⒈以欧阳修为例,简述北宋诗文改革的文学倡导
北宋诗文改革是在政治改革、儒学复兴的推进下,并遵循文学自己进步的需要而蓬勃兴起的。这一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的文学倡导代表了诗文改革的文学倡导。他同意了儒学复古所提出的文道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觉得“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倡导重道以充文。一方面坚持道在文先,道本文末,其次又十分看重文体、文风的变革;一方面从充实文章内容着眼对创作者的思想修养提出必须要求;又将道德思想的追求直接转化为文体形式之中,相当看重文的价值。受道德观念影响,他还表现出肯定的轻诗重文的思想:“为诗于文章,泰山一浮尘。”以为诗有哪些用途远不如传道的文章,然而自己又因建诗不遂而烦恼。
总的说来,欧阳修的诗文创作实践了我们的文学倡导,也体现了北宋诗文改革的文学倡导,反映了统治阶级和常识分子比较持中的态度,既反映了宋代上层文化的成熟性,也反映了诗文改革本身变革与守旧的双重性。
⒉简述欧阳修散文平易的文风
欧阳修的文章平易近人、纡曲蕴藉。他继承了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需要,摒弃了怪奇的文风,能愈雄奇于畅达,在平时中见隽远。在文体形式上,他觉得骈体文“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吸收其有益成分,增加了散文的步伐感和情韵之美,并将古文笔法融入骈文写作之中,开创了宋代四六文的新体式,在欧阳修的努力下,古文在文章写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欧氏的平易文风也成为宋文的代表文风。
⒊简析柳永词中女人形象的特征
柳永的词作中除去描写闺怨思妇的生活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他的“狭邪”生活。这类词主要以歌妓生活为描写对象。因为柳永与与她们接触较多,理解并同情她们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因而除去普通的描摹她们的玉肌琼艳、表现她们欢聚别离以外,柳词还更细致地写道她们的身世历程和心理活动,如写她们“刚被风流沾惹”的羞怯,因悔悟“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而产生的“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的愿望。通常而言,这类歌妓的形象是泛化的,并不是特指,是为投合一般读者的赏析需要而制作的。
4.简述苏轼理趣诗的特征
苏诗中有不少理趣诗。所谓理趣诗,就是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生活的思索。如《和子由渑池怀旧》“生活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新泥”,以蕴涵哲理的比喻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惆怅之情;而《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借写景而谈处世哲理,成为理趣诗的名篇。苏诗中的“理”,不是玄思和吊诡,而是日常随感而发的感想,在屡见不鲜中给人以新的启迪。另外,苏诗理趣诗中还有谈佛论禅之作,如《琴诗》,借咏琴而阐发禅理,别有韵味。谈空说有乃至“借禅以为诙”之作也不少。然真正富于理趣的还是诗中采集的那些日常迸发的星火。
5.简析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观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我们的诗歌创作倡导。他见于当时党争中以诗干政的风气,反对用诗直接比附时事的作法,倡导诗歌的相对独立性。在创作中,他舍弃了白居易以来的诗歌讽喻传统,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展示个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同时有反对在诗中放任情感觉得作诗应以“养心治性”为根本目的。如他的《登快阁》一诗中“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现了诗人摆脱俗物、在观赏自然中回复真实自我的愉快心情,从颌联中,有可见出诗人心理又是很淡泊、平和,展示了一个迥于流俗、孤高的士医生的内心世界。因为黄诗中有意排斥了反映民生、议论时政的创作题材,因而使他的诗歌世界遭到非常大的局限,诗人感觉诗人有意回避压抑我们的真实情感。使之他的诗歌收获大大打了打折。
6.简述秦观词中的主题特点
秦观的词“专主情致”,善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他将从情词中提炼出的悲剧原因与常识分子的生活悲剧有机结合,借用以定型的风格来表达特殊的感情,同时为这种风格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前期作品所咏叹的恋爱不幸和女主人公的哀叹中,便隐藏作者本人多愁善感的形象,贯穿着一种凄迷伤感的情调,后期词作仍使用了女子如怨如诉的口吻表达我们的哀怨之情,细腻真切地展示我们的内心痛苦,词风由凄婉“变而为凄厉”。如《踏莎行》“雾失楼台”借景抒情,通过各种意象的组成的迷茫图景,表现出词人对自己命的深沉忧虑,非常是凄婉动人。
正是因为秦观的不幸遭遇和心理特点,与词作突出的艺术收获,使他成为婉约词家的最杰出代表。